中国大学最被避讳的专业就业率1火狐电竞00%却没人敢报?
殡葬行业的从业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医生很相似,一个是生的守门员,一个是死的摆渡人。
第二个瞬间,是毕业后,意识到即使是热门专业,也不是马上就能找到好工作的时候。
第三个,则是发现别人的专业,不仅课程更有趣,毕业后更好就业,而且也更符合自己性格的时候。
十一月初,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教授彭凯平,拜访了一位入殓师,去体验入殓师的一天。
单从彭凯平教授体验的这一天来说,整个丧葬流程可要比人们所以为的长得多,也复杂得多。
举个例子来说,很多时候殡仪馆都是半夜接到电话,然后开车去主家,将遗体带回。
一方面,不是所有主家住的地方都交通便利,且有电梯。没电梯的时候,就需要两个人配合将遗体扛下楼(可能一楼,也可能十一楼)。
所以,在考虑到彭教授只是来体验一天后,整个流程缩短到了“只体验在殡仪馆内完成的核心部分”。
化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死者最后的尊严和体面,也是为了给与活着的人最后一点慰藉。
但平常没事情时,这份工作也并不是大家以为的那么清闲,需要清洗冰棺(短暂保存遗体的棺材),整理寿衣和骨灰盒,以及逗猫逗狗等等。
说到这里,很多对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以及殡葬行业感兴趣的同学可能要被劝退了!
比如说它的专业课,除了殡葬礼仪、殡葬服务营销、殡葬服务洽谈、殡葬心理学、殡葬应用文、挽联写作等,还有书法创作、风景速写和祭文鉴赏等内容。
当然啦,毕竟学的是殡仪管理专业,所以也会有一些课程相对尺度较大,需要同学们做好思想准备。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课程,学校也考虑到了脆皮大学生毕业后可能搬不动骨灰盒、棺材以及遗体的问题。
虽然一听就很累,但想一想以后抬棺的时候突然把对方摔下来之后会面对的场景......
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的就业途径有很多,比如进入殡仪馆等殡葬单位、民政部门,或者教育和科研机构。
这其中的工作岗位也分为很多种,比如偏向管理的人事、档案管理等岗位,或者偏向工勤技能和专业技术的搬尸工、入殓师、火化工、追悼仪式主持人等岗位。
坏消息是:这些岗位有的要求专业对口,具有相应技能,有的要求有相关从业经验~
民政部门的话,就是相应岗位上,参与殡葬政策法规的制定、宣传和执行,对殡葬行业进行监督管理,规范殡葬市场秩序。
如果进入教育和科研机构,则是在开设对应专业的高校,担任教师,传授殡葬管理、殡葬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殡葬行业的专业人才。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就业途径以外,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还可以进入设备研发企业,参与殡葬设备(如火化炉、冷藏棺等)、殡葬用品(如骨灰盒、寿衣等)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在2020、2021、2022的毕业生就业率分别是100%、96.06%和96.35%。
这是因为开设该专业的高校数量较少,而殡仪馆及相关企业逐渐增加,专业人才缺口越来越大。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对150家殡葬服务机构的1500余名殡葬行业一线从业人员进行的调查显示,61.55% 的人收入都在5000元及以下。
再比如说,“甲方”不会有“方案改N版到最后用回第一版”这种气人行为,也不会有“五颜六色的黑”这种奇葩要求,更不会突然嫌弃入殓师化的妆难看,且全程配合率绝对是100%。
2022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人,65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亿,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2.54%。
从2013年,到2022年,殡葬相关企业注册量从0.37万,增加到了2.07万。
一方面是随着人们对殡葬仪式重视程度的增加,需要更专业的从业者来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是互联网的出现,也要求殡葬行业与时俱进,提供“云祭扫“等“互联网+”殡葬服务。
截止到目前,已经有北京市、浙江省、江苏省等许多地区都推出了殡葬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推动殡葬服务线上线下互动融合。
因为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性质等原因,朋友们联系逐渐减少,社交生活被迫受到影响。
如果时间偏晚,对方甚至不愿意开车到指定位置,只愿意停到一公里以外,甚至更远的位置。
未说完的话,未做完的事,说不出口的遗憾,所有的悲伤和难过,都会在仪式中得到缓解。
而殡葬行业的从业者,则是帮助我们去完成这件事的人,是让我们可以在许多年之后再想起那一天,可以说出那句“至少我把TA好好送走了”的人。
虽然前路漫漫,但总希望有一天,人们可以好好地了解殡葬行业,了解殡葬从业者,然后,逐渐放下偏见和误解。
2.观研报告:中国殡葬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3-2030年)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